解剖ABACUS 2007-AC1

高盛被起诉是华尔街的一件大事。根据诉状的描述,高盛是如何欺骗了投资者呢?
首先,高盛卖的是大型合成抵押债务债券(Synthetic CDO)。在2007年4月26日,高盛卖了名为“ABACUS 2007-AC1”的大型合成抵押债务债券给投资者。
其次,这个债券与一般CDO债券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包含的是信用违约掉期(CDS)合同。这些CDS相当于对抵押债券的保险。由于内部包含的是CDS而不是一般的债券,因此被称作合成(Synthetic)抵押债务债...
最新的披露显示,高盛旗下的Whitehall Street International 国际房地产投资基金的18亿美金资本金,在2009年底只剩下了最后的3千万美金,帐面损失了98%以上。这个基金成立于2005年,高盛是这个基金最大的投资人,投资了4.36亿美金。
无独有偶,摩根斯坦利的88亿美金的国际房地产基金业早些时候也被披露将损失高达三分之二的价值。这些房地产基金之所以损失惨重,就是因为严重依赖债务杠杆,成倍放大了损失。
关于杠杆,我认同...
GMO截止于2010年3月的未来7年各类资产回报预测显示,美国30天到2年的国债未来7年每年平均实际回报将为-0.6%左右。这说明短期美国国债有可能被高估了。
如果再看一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2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之差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2.8个百分点左右。这是一件2个Sigma的事件。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压低利率,购买国债,人为提高了短期国债的价格,使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被人为压低。而10年期的长期国债则更多的是按照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增强而逐渐价格下降,收益率上涨。所以两者的收益率差达到了历史高点。
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爵士(Sir John M.Templeton)于2008年7月去世。但是早在2005年6月,他就给朋友和家人留下了一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最近才被发现。标下划线的是他本人的原话。
约翰·邓普顿
Lyford Cay, Nassau, Bahamas
June15, 2005
备忘录
金融混乱——在未来5年里很多国家都会是这样。“混乱”这个词是被用来表达利润率降低同时生活成本加速上涨的可能性。
人们越来越频繁的问我的意见,未来金融将发生什么。...
The memo of Sir John Templeton follows, punctuation is his own:
John M. Templeton
Lyford Cay, Nassau, Bahamas
June 15, 2005
MEMORANDUM
Financial Chaos – probably in many nation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 word chaos is chosen to express likelihood of reduced profit margin at the same time as acceleration in cost of living.
Increasingly often, people ask my opinion on what is likely ...
2010年3月的麦肯锡季刊发表了题为《通货膨胀如何侵害股东价值》的文章。文章提出随着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降低利率增加开支,通货膨胀可能卷土重来。
麦肯锡认为很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通胀对股东价值的损害:
“乍看起来,通货膨胀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毕竟,只要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他们就能阻止通货膨胀侵蚀股东价值。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只需确保企业盈利随...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方式。乐观者会认为这一方式忽视了增长的潜力,过低估计了公司的价值。悲观者会认为这一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过高估计了公司的价值。
一般人所用的P/E的P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股价。但是E就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未来一年的预期E,可以是2年后的预期E,还可以是过去1年的E。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里,在分析盈利时,强调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主张用平均盈利。而且,还要不少于5年,最好7或10年。“not ...
看到读者的评论,认为通胀时期股票不一定表现不佳。其逻辑是通胀时期净资产随通胀增加,即使ROE不变,但由于ROE是净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增加,回报自然增加。
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从会计的基础常识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净资产并不能随着通胀而增加,因为会计上净资产增加一般只能通过两种方式:1.盈利 2.增发。对于盈利的讨论,巴菲特已经把五种方式说得非常清楚。而如果不增发,则净资产无法增加。假设一个公司变卖...
巴菲特33年前的旧文《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非常值得一读。我仔细研读了原文许多遍,还把文章翻译了一遍来加深理解。33年前,巴菲特还只是一个出色的投资者,并没有今天的名声与财富。但是,这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思路与逻辑就已经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股权债券
传统的思维认为股票与债券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根本不可比。但是,巴菲特却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这种看似离奇的观点,实际上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
本文原载于1977年5月的《财富》杂志,发表文章时,巴菲特46岁。在文中,巴菲特阐述了通货膨胀对股票投资的影响。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的投资仍然有借鉴意义。
(这篇文章是本人翻译的,水平有限,仅供参考,错误难免,请尽量参考原文。)
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核心问题在于:股票市场的资本回报率没有随着通货膨胀而上升,而似乎是停滞在了12%
作者:沃伦 巴菲特,《财富》杂志1977年5月号
股票在通货膨胀环...
目前情况看,未来几年我们处于通胀环境的概率比较大。很多投资者都要面临在通胀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的挑战。在此推荐一篇33年前的旧文《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这篇文章是巴菲特在1977年《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为了精读,我把文章翻译了一下。建议有条件的还是要读原文,因为翻译毕竟是不准确的。这篇文章的精髓我认为就是巴菲特提出的“股权债券”的概念。全文就是围绕着在通胀条件下股票这种“股权债券”所受的影响。而且,文章对通胀对投资,政府税收对投资,通胀对社会投资的影响都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虽然股票背后的公司千差万别,但对投资者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伪装成股票的“股权债券”而已,与债券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巴菲特在1977年《财富》杂志的文章《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中首次提出了“股权债券”的概念。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1991.shtml
他认为,虽然人们认为股票与债券不同,是对不同的实际资产的所有权,但本质上股票与债券没...
4月5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对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表示,目前正搜寻更多并购机会,以增强移动互联网业务。
杨元庆称,正在关注手机市场收购机会,“如果公司情况确实合适,价格不错,且公司认为有能力将其整合到我们的集团,我们将进行收购。”
因为并购的原因,很多人对联想股价很有期待。UBS的分析报告还称并购是联想股价的改变性因素(Swing Factor)。那我们就从现有的数字分析一下不增发不借贷情况下联想能...
铁路是基建中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截至2009年底,我国约有86000公里铁路。这只相当于美国铁路长度的一半不到。但是,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但是,如果从运量来看,中国的铁路系统用不到美国铁路一半的长度,比美国铁路系统承担了更多的运量。
如果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量来看,铁路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是,2009年公路运输的数字来自于2009年统计年报,这个数字有一定疑问。年报显示公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