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与CPI的差说明了什么?

截至4月份,PPI与CPI之差已经连续19个月为负。这说明了什么呢?
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对这种价格变化差异的本质做出了解释: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通胀并不是政府货币供应增加和信用扩张的唯一不幸后果。因为这种扩张扭曲了投资和生产的结构,造成在资本货物行业不良项目上的过度投资。这种扭曲反映在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即在每个繁荣时期,资本商品的价格上涨超过消费品。于是,商业周期的衰退阶...
截至4月份,PPI与CPI之差已经连续19个月为负。这说明了什么呢?
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对这种价格变化差异的本质做出了解释: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通胀并不是政府货币供应增加和信用扩张的唯一不幸后果。因为这种扩张扭曲了投资和生产的结构,造成在资本货物行业不良项目上的过度投资。这种扭曲反映在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即在每个繁荣时期,资本商品的价格上涨超过消费品。于是,商业周期的衰退阶...
“当贫富分化达到不可持续的爆发点,人类历史上有两种途径解决:通过立法重新分配财富,或者通过革命重新分配贫困。”---《历史的教训》(The Lessons of History, Will Durant)
美国国税局(IRS)收入统计报告(SOI, Statistics of Income Report)是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该报告统计了自1916年以来美国申报个税的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分布情况。通过对该报告的数据图表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近百年来贫富分化的演变,尤其是贫富...
林毅夫提出中国还有潜力以8%的速度再增长20年。但是,简单的数学证明可以发现,如果没有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许多关于林毅夫命题的讨论都集中在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但是,投资与融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投资越多,融资也就越多。过去10年,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银行信贷扩张。中国的M2/GDP比例从1978年的25%增长到2011年的180%左右。如果这样高度依赖信贷扩张的模式不变,这个比...
支撑美国1920年代高速增长的是高投资,而支撑高投资的是高储蓄率。由于年代久远,没有非常准确的当时储蓄率的数字。但是,通过对当时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的分析,加上各收入阶层的储蓄率对比,可以发现当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非常高。应该在40-50%左右。
http://bss.sfsu.edu/tygiel/Hist427/texts/1920seconomy.htm
Distribution of Wealth
Rise in per capita income for top 1% of population, 1920-1929: 75%
R...
在此我推荐Murray Rothbard的《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与《经济萧条:成因与治愈》(Economic Depressions: Their Cause and Cure)。阅读历史,倾听分析,让人清醒。因为历史不相信“这次真的不一样”。
西部的“鬼城”,铁路的大跃进,城市化促进发展,出口带动经济,资本资产及房地产强劲上涨而消费品价格相对稳定。高储蓄率与高投资加速经济的发展。在这些一切的背后是银行信用的大规模扩张,贫...
“our economic leadership does not seem to be aware that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our economy leads to financial trauma and crises, inflation, currency depreciations, unemployment, and poverty”
---Hyman Minsky
“我们经济的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正是我们经济正常的功能导致了金融创伤与危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失业和贫困” ---海曼·明斯基
明斯基(Hyman Minsky)的《稳住不稳定的经济》(Stabi...
几个基本判断:
一、中国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而且泡沫已经见顶。
---未来房地产泡沫的终结,必将极大的影响经济。美国房价于2006年4月见顶,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
二、过去三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的四万亿,造成了金融系统的信用泡沫。
---未来信用泡沫的终结,将会是一个去杠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将收缩,许多依靠短债商业模式的企业,包括银行和地下金融等将会逐渐暴露出问题。未...
理性的声音 ---评谢国忠先生的《再危机》
2010年7月
《再危机》是谢国忠先生过去几年文章的汇总。可以看到,他有的判断与预言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他的思路与分析却是可取的。他思考问题的深刻程度与洞察力并不会因为其预测的准确性而改变。
由于《再危机》一书是谢先生过去文章的汇总,因此没有一个贯穿所有文章的纲要。所有文章都靠他的思路与内在的逻辑联系在一起。谢先生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
专门做空的对冲基金经理奇努思(James Chanos)看空中国。在2010年4月他接受了Charlie Rose的专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http://www.charlierose.com/view/interview/10960
Chanos的观点是否正确,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他的逻辑非常清楚。比如他对泡沫的定义:
Charlie Rose:是什么产生泡沫?而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相信这个(中国房地产)是个泡沫?
James Chanos:我们认为,我们所定义的泡沫是债务推动的资产升值。在这种...
兼听则明。华尔街日报最近发表了李晶的文章,反驳了GMO的《中国的红色警报》。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飙升未必是坏事
华尔街日报 李晶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焦虑。他们担心政府刺激经济的支出导致了产能过剩、无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投机。投资者说,这些因素将导致投资回报率的递减以及坏帐的增加,并最终拉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但经济数据并不支持这种世界末日论调。
从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济数据看,这一说法可...
从2000年到现在,消费需求占中国GDP的比例直线下降。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要搞清消费需求的问题,首先要绕一个圈,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说起。
过去30年中国GDP中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部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开始,这个比例逐渐低于100%,也就是说GDP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到了最近几年,全社会每投入100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只能形成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