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s.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 ” ——Karl Marx
“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灵魂状态中的灵魂。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只有利益没有信仰。确实,现在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信仰的追求。真正有信仰的人属于稀有品种。
其实,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宗教信仰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在博弈中,博弈时期越长,双方越容易合作。当博弈时间缩短,甚至只有一次交易时,欺诈就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一锤子买卖没有任何后果,自己的利益则可以最大化。而当博弈时间拉长后,由于顾及长期的后果,欺诈就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合作则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大部分宗教都强调来世,这其实是把人有限的博弈时间拉长,让人考虑长期的后果,从而劝人向善。而如果只有利益存在,毫无信仰时,人的行为会更加短视,追求眼前的现实利益。相信那些用三聚氰胺毒害了几十万孩子的人们更加相信的是利益而不是任何宗教信仰。对利益的无限崇拜与追求让我们的世界没有灵魂,真的变成一个无情的世界。
信仰对社会是有意义的,对个人也是有意义的。人从出生开始,除了与父母的关系,任何其他关系都是一种谈判与博弈的关系。这个世界是不相信你的。所有人都会怀疑你的天赋,质疑你的才能,不相信你的想法,不认同你的理念。即使是你自己,有时候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在这所有的怀疑中,你能否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坚持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内心软弱的人,只会随波逐流,甚至让自己内心的魔鬼占据自己。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可能不迷失方向。而信仰正是帮助人坚持下去的心灵支撑。信仰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不变的支撑作用。利益,虽然可以是不变的强大的自私动力,却无法成为永恒的支撑与心灵的慰藉。利益只能在一个物质的无情世界中让人变得更加无情。对利益来说,死亡就是终点,而对很多信仰来说,死亡是另一个开始。
有信仰的人容易保持心态的平和,而这正是投资者所必需的。股票市场的起伏,与现实世界的惊涛骇浪相比不免相形见绌,但对人心态的巨大影响不亚于现实世界。心态的起伏是投资者的敌人,会严重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电影《教父》中柯里昂的一句台词是“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在投资中,同样不能过于喜爱一支股票,因为这同样也会影响你的判断。价值投资,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不是一种信仰。价值投资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加以学习应用,是因为其内在逻辑的正确与实践的成功。对于价值投资,我就如同相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相信。牛顿的理论虽然伟大,但相对论的出现会让牛顿的理论不再完美。但这仍然不能完全否定牛顿理论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的理论也是如此。新的投资理论与实践将推动价值投资的发展,但仍然不能完全否定其内在的合理性与价值。
但是,价值投资确实带有一些信仰的特征。“内在价值”是价值投资者所相信与追求的,是衡量投资的重要参照。对于个人来讲,注重内心的价值,而不是外部的物质,这也是好的价值投资者的特质。如果过于注重外部的物质利益,一个人很难会接受价值投资中的“内在价值”的概念。因为只要获得利益,有没有内在价值又有什么关系呢?买高,卖在更高也能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为什么还要关心“内在价值”。这也许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快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而有的人永远也不会相信价值投资。这更像是对信仰的态度。
信仰目前在中国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资产,而利益则是一种被严重高估的资产。虽然如此,不要指望高估的资产能够很快回复到其应有的内在价值。也不要指望低估的资产可以在短时间回复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因为市场可以保持非理性很长时间,长过你能保持自己而不随波逐流的时间。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