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曲线(Smile Curve)是1992年当时的宏碁董事长施振荣在《再造宏碁:开创、成长与挑战》一书中所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
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微笑曲线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
微笑曲线如今已经广为人知,很多企业也声称向两端转移,但是真正能够从曲线底端向左右两端移动的企业又有多少呢?为什么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实践呢?我认为这要从微笑曲线背后的原理谈起。
一个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附加价值的多少,获利的高低,与企业的竞争战略有关。组装制造为什么地位低,获利少?这不仅是因为附加价值少。一些垄断企业的附加价值同样少的可怜,但获利却很高。我认为组装制造的利润低主要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属于成本与效率的竞争,难以差异化。而且,组装制造还面临上下游的双重挤压,上游掌握专利技术,控制资源,下游掌握品牌服务,控制客户。而上游企业的高额利润则来自于专利技术的高门槛,以及差异化的竞争,属于人才与科技的全球竞争。下游企业的高额利润则来自于通过品牌与服务对客户的控制,也是差异化的竞争。
任何声称要向微笑曲线两端移动的企业都要仔细分析自己所处的竞争战略形势。自己能不能与上下游竞争,获得有利的战略位置。比如,联想声称要进军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是要向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移动。那么这个战略能不能成功呢?先看右端,要进入右端就一定要控制客户。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和潜在用户目前更多的是被三大移动运营商掌控,这三家运营商不仅有行业的天然优势地位,更有政策的垄断。想要从这样三家口中夺得客户的控制权谈何容易。在PC领域,联想至少在中国有品牌与服务的优势,通过渠道掌控自己的客户。但在移动领域,联想完全不具备任何基础,简单的品牌形象无法转换为对客户的控制。那么曲线的左端呢?曲线的左端是一个国际竞争的态势,苹果、诺基亚、RIM等全世界最出色的企业都在同场竞争,根本无法依靠中国的“特殊”性而避开技术的竞争。从另一方面看,联想的高层几乎都是销售出身,强于销售,善于渠道,重在执行,轻在技术,根本没有搞技术创新的DNA,缺乏技术创新的文化与土壤。而联想移动的技术更是严重依赖外部。外有强敌,内无人才,如何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一展身手?恐怕最后的结局还是被上下游挤压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微笑曲线的提出,为企业在产业链的地位提供了简单的分析模式。但是,真正实践这个理论,实现从曲线底端向左右的突破则难上加难,需要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和企业内部的人才与文化的重大变革。在这个微笑曲线背后,更多的是无奈的苦笑。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