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到现在,消费需求占中国GDP的比例直线下降。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要搞清消费需求的问题,首先要绕一个圈,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说起。
过去30年中国GDP中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部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开始,这个比例逐渐低于100%,也就是说GDP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到了最近几年,全社会每投入100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只能形成80多元的投资GDP。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中投资部分的差额逐渐扩大。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差额从2004年起由负转正,2007年达到了2.58万亿,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12万亿。这个差额是怎么来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支出法GDP统计方式,固定资产投资中土地、旧设备、旧建筑物的交易由于不是生产性的,要从中除去。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没有包括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高于建筑成本的增加值,50万元以下的城乡居民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库存变动都要加上,从而最终形成GDP中投资部分。
土地、旧设备、旧建筑物的交易是减少项,其他的为增加项。在所有的增加项中,只有库存变动有可能为负值,其他项目一般都为正值。而且根据历史数据,中国的库存变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只有2009年为负值,大约为-0.28万亿。
GDP中投资部分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说明减少项的数额超过增加项的数额。也就是说全国卖地、卖旧设备、卖旧建筑的总金额,超过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高于建筑成本的增加值,50万元以下的城乡居民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库存变动的总合。
而卖地的收入计入政府收入,从而促进政府消费。这就部分解释了政府消费占总消费的百分比逐渐增加的事实。
但是,居民购买二手房的消费是不会体现在消费或者投资中的。但这部分的消费却是实实在在,而且数额并不小。另一方面,居民购房的消费如果是新房,会计入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高于建筑成本的增加值,从而进入GDP中投资部分。但是,现在看来,这部分增加值远远比不上全国卖地、卖旧设备、卖旧建筑的总金额。
因此,房地产对内需的影响非常大。房价上涨,地价上涨,政府收入上涨,促进政府消费,提高政府消费比例,压低居民消费比例。房价上涨,二手房价格上涨,居民购买二手房的消费没有进入GDP的计算。但这部分消费数额不小,而且确确实实抑制了其他消费。所以,房地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抑制了中国的消费,“偷走”了中国的内需。
0
推荐